「强悍、乱下」决定,让你决策更准确/ 刘威麟
明天要去哪里玩?应接受哪一份工作?该和哪一个对象结婚?
你知道吗?太龟毛,反而失准头?
科学家已经证明了,「乱下决定」有一种惊人的力量。
《Psychological Science》曾于二○○八年引用杜克大学的研究,研究人们有时会碰到「难以决定的事」。小的可小至今晚该在哪里吃饭,大的可大到该不该和「这个男的」 分手。科学家做了一轮实验后,竟然引导出一个惊人的「决定心法」──那就是,当你碰到一个很复杂的问题,与其慢慢去想遍了所有可能性,一一分析思考甚至问人,不如就完全不要想、不要问、不要求签,也不要沉淀,当下就直接请自己的「潜意识」,当场帮你做一个决定。
这个决定,科学家发现,往往是异常的「正确」!
杜克大学研究人员找来好多位实验者,将他们分为A、B、C三组,要他们考虑周全后,在精心安排的四个「差不多」的选项中选择一个。科学家要求A组必须在一定时间内答出来(譬如三分钟),B组则被允许想多久都没关系,想完再慢慢告知答案即可,C组和A组类似,只给一段时间思考,但是在时间快到时,科学家会给他们一大堆干扰,强迫他们分心,逼他们没办法限时内想完,就得靠「潜意识」赶快随便给出一个答案。
惊人的结果出现了:
随便猜猜的C组,竟然表现的比专心思考的A组还好,在四个选项中做了正确的选择,而且其正确度已经接近了B组的水准。也就是说,同样是被限时答题,专心想的,竟比「随便想」的还差!也就是说,靠潜意识所做出的答案,比清楚意识还要强?
科学家解释,一般人碰到复杂问题,总会想办法将「所有可能性、所有道理」都在脑中列出来,在纸上写下来,不过,人脑的运算力量显然远比我们想像强大,在开始计算之后没多久,其实已经「感觉」到最好的选项是哪一个,这时候,若不马上跟着感觉走,还要硬往深度挖下去,人脑就会开始被一些「不重要的资讯」给影响到。
科学家说,思考的时间愈多,许多注意力就开始从重点被分散到其他较不重要的地方,想了老半天,想到最后一分钟,直到当事人发现时间不够,为了要在时间内完成,就拿着刚刚整理的五花八门的思绪,做出一个「错的决定」。
我们不敢下决定,往往是因为惧怕「下错了决定」。下了决定就要负责,万一找错了地方,那就不知怎么对大家交待。
人生的过程中,实在有太多决定要下了。下决定,其实是「第一步」。下了决定后,接下来的事情才会慢慢展开,这时候,你有很多的时间来改变它。
学会了「下决定」是「第一步」,为了快快开始,我很快就下了决定。这个时候我有「权威感」,我也是用「潜意识」,以科学家的实验来看,这样情况下所下的决定,至少不会是个差的决定,再加上决定之后的努力,我们可以变成一个「很会决定」的人。决定也是一个很强的竞争优势!「微专注」,抓住两秒钟的机会
觉得自己思考得不够快吗?还想再加强思考吗?
我们在《科学美国人》看到一则来自UCSF的有趣研究,先讲结论好了,他们说,人老,原来头脑并没有「变慢」,那部老马达其实还是转得很快,快得完全没有丁点锈味。
老人看起来思考迟缓的主要原因,并不是他们脑子不行,而是,他们愈来愈无法「专心」。 「老脑」其实依然可以计算得很快,只是算到一半,容易「神游」到其他地方,听到太多杂音,最后算不出来。
科学家找来两组人作实验,一组是「青青壮壮组」,年龄都在十九~三十三岁左右,共二十二位,另一组是「耆英老年组」,年龄在六十~七十二岁左右,共十七位。科学家给两组人一连串经过巧妙设计的图像考试,给他们看了两组照片,一组是人脸,一组是风景,将这两组照片作不同程度的混合,再问问他们照片是哪一张?其实若花点时间仔细慢慢看,仍可以从大致的状况,看出到底原本是哪一张人脸,和哪一张风景照片,问题是科学家只给一点点时间作答,实验者只有不到十秒钟就得说出答案,一比下来,年轻人和老人胜负立见:
年轻人很快就能辨识出人脸和风景。老人却慢吞吞的,错误百出。
科学家同步以脑部扫描技术观察受实验者的脑部运作,结果发现:老人的头脑和年轻人的头脑,所受刺激的时间竟然分毫未差,也就是说「老脑」并不会跑得比「新脑」慢!然而,老脑为何答得慢?原来,完全是败在一接到题目刹那之间的两百毫秒,也就是五分之一秒的极短时间!在那一开始的五分之一秒,老人的大脑,竟然整个呈现非常混乱的状况!
你以为你没比人家聪明?或许,只是你没办法完全专心而已!
这实验甚至还告诉我们,这些「分心」,其实都是瞬间发生的。五分之一秒,根本来不及「专心」,它就已经发生了。就算后来你是多么的专心,它已经在脑内制造太多的其他资讯,这些资讯全都「开花」,我们整个脑突然无法从这迷宫般的丛林整理出一个有效的答案,于是就乱猜、乱来,造成更多的混合杂乱资讯。
这也表示,个人想要再更成长,有一条捷径:那就是:拼「微专注」。瞬间的专注力。
其实根本没有人可以连续一小时,每一秒都全神贯注的。很会读书的人,其实只是好多好多个「微专注」加起来的成果。
科学家说,两百毫秒的专注,需要年龄够年轻。我认为,我们大可不必拼两百毫秒,我们拼「2秒」即可。我们可以投注心力在培养「两秒钟」长度的「微专注力」。
伟大的思考作品只需要一瞬间的努力,花个两秒钟抓住「某物」,后面就会像溜滑梯。说不定我们早就有天才的本事,现在我们只需要两秒钟的清静机会罢了。
原文: http://csie-tw.blogspot.com/2009/05/mr6-30.html#ixzz2EEUe1oiU\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